什么是廊道滑模,应用场景概述
廊道滑模是一种应用于水利工程、交通隧道等领域的连续浇筑施工技术。该滑模技术是通过连续浇筑与模板同步滑动,提升了施工效率与结构质量。廊道滑模通过滑模系统的机械化连续作业,实现混凝土结构从底部向上逐段浇筑与模板同步滑动上升,并形成整体性强、表面光滑的廊道主体。其主要用于建造狭长、深埋的线性混凝土结构(如输水廊道、电缆廊道、通风廊道、交通工程隧道的侧墙与底板等)。
廊道为何需要滑模施工
廊道通常指地下或山体内部修建的狭长型功能性通道,常见于水利枢纽(如大坝、水库的泄洪廊道、灌溉廊道)、交通工程(如地铁联络通道、铁路隧道的辅助坑道)等场景。廊道的特征如下:
- 几何特征:横截面较小(常见宽度2-6米,高度3-8米),长度可达数十米甚至数百米,呈“细长条形”;
- 功能需求:需承受水土压力、结构自重及外部荷载(如水流冲击、车辆震动),对混凝土的密实性、整体性和抗渗性要求高;
- 施工难点:传统分段浇筑(如木模+分层浇筑)存在接缝多、施工周期长、混凝土易开裂等问题,而廊道空间狭窄,大型设备难以展开,人工支模效率低且精度难控
而此时采用滑模技术,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——通过连续浇筑与模板同步滑动,避免传统施工中的“分段接缝”,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与结构质量。

应用场景
- 水利水电工程:大坝泄洪廊道、灌溉引水廊道、电站尾水廊道(需承受高压水流与长期冲刷);
- 交通隧道工程:地铁区间隧道的设备廊道、铁路隧道的电缆通风廊道(需防火、防潮);
- 市政基础设施:深层综合管廊的线性段、城市排水隧道的检修通道(需抗渗与耐腐蚀);
- 矿山与能源工程:矿井通风廊道、核电站地下管廊(需满足特殊防爆或辐射防护要求)。
结语
总之,廊道滑模的本质是“边浇筑、边提升、边成型”的机械化施工方法,其核心是通过一套可滑动的模板系统,在混凝土初凝前持续向上滑动,形成连续的线性结构。
廊道滑模是地下线性结构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,它具有高效、精准、优质等特征,通过机械化连续作业,满足对工期、质量与耐久性要求严格的工程场景的技术支撑。
-
上一页:
廊道滑模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重要性,了解吗 -
下一页: